一、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与政策ehs.cn
国际层面:美国 FAA 发布《Urban Air Mobility (UAM) Concept of Operations 2.0》,构建动态监管框架,推动 eVTOL 商业化5;欧盟通过 U-Space 计划整合空域管理,强化环保标准5。
中国层面:
- 国家战略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低空经济列为新增长引擎,四部委出台《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 年)》,目标 2030 年形成万亿市场34。
- 地方实践
:湖南全域试点低空空域改革,深圳立法推动产业创新,上海打造未来空间产业集群,广东目标 2026 年低空经济规模超 3000 亿元13。
- 技术支持
:鼓励电动化、智能化装备研发,如 eVTOL 碳减排技术、低空智联网等27。
-
二、生态环境挑战
- 生物多样性威胁
- 栖息地干扰
:低空飞行(如无人机)可能改变鸟类迁徙路线,影响黑脸琵鹭等物种生存8,造成鸟类伤亡,甚至酿成事故导致空地人员伤亡;西北地区荒漠生态系统因起降场地建设面临水土保持压力2。
- 噪音与电磁污染
:高频噪音干扰野生动物行为,电池回收不当可能导致重金属污染29。
- 环境风险
- 光与电磁干扰
:飞行器灯光和信号可能影响夜行性动物,密集飞行引发生态系统微气候改变9。
- 资源消耗
:固态电池需求增长若配套回收体系不完善,将加剧污染2。
三、各方行动建议
政府:
-
细化环保标准,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中增设生态影响评估条款,划定禁飞区 / 限飞区28。
-
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平台,整合飞行审批、噪声监测等功能,强化生态红线管控27。
企业:
-
采用低碳材料(如铝合金)和绿色动力系统(如锂电池),提升飞行器能效27。
-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鸟类监测预警系统,优化航线避开生态敏感区8。
-
研发生态友好型飞行器(比如桨叶保护罩,采用视觉或者雷达主动避鸟,主动降噪技术等)。
环保组织:
-
参与低空经济项目环评,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要求企业对受损区域进行修复29。
-
利用无人机监测栖息地变化,联合科研机构发布生物多样性影响报告67。
媒体:
-
普及低空经济环保知识,曝光违规飞行案例,引导公众参与生态保护78。
-
宣传绿色技术应用(如 eVTOL 减排),推动行业形成可持续发展共识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