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
手机号
学员姓名
公司名称
邮箱
密码
验证码
{{regerrormsg}}
重大隐患整改率超98%!东莞打通隐患“查”与“治”闭环管理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阅读次数:5 收藏

今年是广东“隐患排查治理年”,东莞打出系统性布局、闭环化管理、科技化支撑的“组合拳”,推动隐患排查治理从“治标”向“治本”深化:下好全市一盘棋,政府、企业、公众形成排查整治合力;创新“执法+专家+服务”模式,打通安全隐患“查”与“治”全流程闭环管理;在技术端发力,为安全监管插上“AI翅膀”。

 

随着隐患排查治理做细做深,今年以来,东莞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东莞市应急管理局提供数据显示,上半年,东莞共排查重大事故隐患5000余项,整改完成率超98%,其中企业自查重大事故隐患占比超48%;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实现同比“双下降”。

 

 

全市一盘棋

推动安全隐患系统性排查治理

 

“要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3月,东莞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对“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作出部署。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东莞将“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主线,形成“高位部署、层层压实、闭环管理”的工作机制。

 

今年以来,东莞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市“四套班子”成员分领域、分片区开展督导检查,高位推动专项行动落实落地,累计督导145次,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为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取得实效,东莞围绕防风防汛、道路交通、消防、城镇燃气、建筑施工等13个重点领域,梳理形成《全市重点安全防范事项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工作要求,指导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安全防范各项工作。同时,定期通报各镇街(园区)、部门工作进展,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在全市隐患排查治理“一盘棋”中,发动安全生产领域重点企业自查自纠是关键一步。今年以来,东莞持续落实安全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让企业员工变成安全“吹哨人”,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水平实现新跃升。

 

“引导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的正向激励机制后,能让员工从‘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作为’。”东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6月,全市建立实施内部奖励机制企业已达14723家;累计报告问题隐患15016项,奖励金额超208万元。

 

隐患排查治理还需发动群众参与,东莞构建安全宣传“五进”体系,举行安全宣传进“百村千企万家”公益双行活动。今年“安全生产月”期间,全市开展安全宣传进“百村千企万家”活动1122场次,超10万人参与,宣传受众超16万人次。

 

执法+专家+服务

“查”与“治”全流程闭环管理

 

“上周某片区重大隐患整改率85%,低于分局平均水平,要分析原因”“某片区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检查没有完成上周部署任务,本周必须补上”……每周一上午9时,东莞市大岭山镇应急指挥中心的例会都会准时开始“查漏补缺”,逐项分析上周企业检查数据统计表和本周拟检查重点企业清单。

 

隐患排查治理,除了“查”,还在于“治”。今年以来,大岭山镇持续督促整治企业现存隐患,共检查企业超6万家次,整改重大隐患475项,整改时效同比提升30%。

 

而放眼东莞全市,“全覆盖、零遗漏、严整改”扎实落实在各级各部门的治理实践中,实现隐患从排查到销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上半年,全市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率达98%以上。

 

具体来看,东莞公安交警部门围绕“机、护、口、照、电、线”6类突出隐患,建立“排查、下发、整治、验收、回头看”的闭环管理机制;交通运输部门围绕公路运营、水上交通、港口航道等重点领域开展排查整治,发现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住建部门开展一轮房屋市政工程全覆盖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房开展隐患整治销号处理。

 

如何判定隐患并整治隐患,涉及相应专业标准,是一个“技术活”。为提升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的精准性,东莞向专家“借脑”,上半年共组织专家帮扶指导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1601家。

 

 “专家能在现场讲明白、说清楚‘查什么’‘如何查’,帮助企业精准识别安全隐患,并为其量身定制排查治理方案。”麻涌镇应急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镇采取“应急骨干法治宣讲+外聘专家实操”模式,由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带头宣讲安全生产法律条文,专家则围绕消防安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及其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重点领域开展“手把手”隐患排查实操。

 

 “执法+专家+服务”模式的创新落地,推动东莞隐患排查整治执法工作更为精准有效。今年以来,全市建立10项重点检查安排,重点执法检查占比达82.04%;着力查办精品案件,3宗案件被应急管理部评为典型案例。

 

科技端发力

为安全监管插上“AI翅膀”

 

今年以来,东莞在科技端发力,构建起覆盖城市运行各环节的本质安全体系。

 

面对应急部门监管存在的底数不清、责任不明、危险作业监管不到位等痛点,东莞开发建设“五级三方”综合应用平台,包括“莞·基础”“莞·隐患”“莞·作业”“莞·安全”等模块,形成一批可复制的“数字监管”经验。

 

“每天,市场监管局都会将全市新增的属于工贸八大行业的经营主体推送至平台,然后平台按照营业执照地址,推送至各分局安全员进行核查录入,做到安全监管有的放矢。”东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莞·基础”模块能动态更新监管数据,解决应急监管底数不清的难题。截至目前,该平台推送新增经营主体约5万家,已核查属于经营中无异常的应急监管企业约15万家。

 

该负责人还介绍,“莞·隐患”模块会对检查的隐患匹配对应的法律法规,解决检查标准不统一、隐患认定难的问题;借助“莞·安全”模块的实时通信和数据共享功能,市局、分局可以直接派送信息或任务包给安全员、物业业主、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监管信息迅速传达至基层一线。

 

东莞还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上探索求新,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数字化。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动212家工贸重点企业接入企业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今年年度监测报警处置率达85.16%,风险预警反馈率超90%。

 

此外,东莞还为安全监管插上“AI翅膀”,筑牢本质安全基础。

 

黄江镇共有有限空间作业企业100多家,其中一部分企业由应急管理分局对有限空间“上锁”,另一部分企业装了AI智能监测系统。“AI智能监测系统会连接到黄江镇应急管理分局,如果存在作业或者有人员在里面逗留,系统就会响起警报。”黄江镇应急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科技支撑,信息赋能,推动传统线下监管向远端精准治理模式转变,筑牢安全生产数据底座。东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展望,接下来,东莞将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信息系统,动态监测行动进展,并持续组织各片区下沉分队下沉各镇街(园区)督导,直插一线开展安全防范明察暗访,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