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
手机号
学员姓名
公司名称
邮箱
密码
验证码
{{regerrormsg}}
节后复工复产安全措施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08日 阅读次数:96 收藏
 长假后的复工复产,对于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尤为关键,尤其重要。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安全风险管控,部署节后工作重点。ehs.cn
 
一、节后复工复产面临的主要风险
 
01
假期综合征
 
     受假期影响,很多员工长假生活节奏还没有调整过来,人虽然回到工作岗位了,吃喝玩乐的心还没有收回来,思想不集中,这就是“假期综合征”。其危险之处就在于职工身心疲惫、情绪不稳定、精力不集中,很容易违章操作,如不及时加以警示和引导,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02
安全意识淡化
 
     长时间的假期可能导致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所减弱,会出现“三违”等现象。
 
03
现场安全隐患
 
      放假期间,企业机器设备长时间停止运行,现场的一些防护设施、机械设备、电线电路等停用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设备松动的情况,易影响其安全性能,如不进行检查、维修、加固,就会成为安全隐患。
 
04
超强度抢生产
 
      假期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订单积压,为了赶进度、抢生产,个别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违法生产,极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
 
二、复工复产安全管理措施
 
01
召开安全生产动员大会
 
      在正式复工复产前,企业要组织召开全员安全生产动员大会,将人员的状态从假期调回到正常工作状态,防止带着假期疲惫的状态盲目进入工作岗位,导致在工作岗位上出现作业行为不合规的现象。
 
02
制定复工复产方案
 
组织生产、安全、工艺、设备等专业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详细、可操作的复工复产方案,明确复工复产的步骤、方法、责任分工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对重大项目或复杂工艺的复产,可邀请外部专家进行论证。
 
复工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相应的复产工程项目概况,复产方案的编制原则和依据,复产的指导思想和应达到的标准,复产应具备的条件,复产工作组织与指挥系统,单机试车、联动试车和投料试车方案,复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对策,复产项目周边环境与复产相互影响的确认情况,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复产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情况,异常工况处置措施,计划复产时间等。每个企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编写符合企业实际的复工方案。同时,企业要落实开停车安全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开车方案,建立重要作业责任人签字确认制度。
 
03
开展全员复工复产安全培训
 
假期过后,员工容易忘记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要求,忘记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步骤,直接进入生产作业过程。所以,在正式复工复产前,最好对全员做一次安全风险防控意识方面的培训,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进入现场的安全防护要求、进入现场的安全状态要求、现场的安全劳动纪律要求、操作前的场所安全点检要求、操作前的岗位安全状况确认、所在岗位的安全防护要求、所在岗位的安全操作要求、异常工况处置等。
 
04
开展安全风险研判
 
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复工复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人员方面的风险,包括:新入职人员、转岗人员是否培训合格?重要操作岗位是否有人员离职?是否补充?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外聘人员/承包商资质和能力是否符合要求?还有危险物料储存、输送与运输风险、化学反应风险、特殊作业风险等。企业应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将管控措施落实到位。
 
05
做好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
 
      对生产装置、设备设施、电气线路、仪表控制系统、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重点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密封性能、安全附件的有效性等,对管道、阀门、法兰等易泄漏部位进行重点排查,确保无泄漏等安全隐患。全面细致做好“三个调试”,调试DCS、SIS系统,检查报警值、联锁值设置是否正确,UPS是否可靠,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是否正常;调试关键设备,大型设备要试车运行,安全附件要保证完好;调试防护用品,防护器材、保障设备等要试用,检验其效能是否满足防护要求。
 
落实闭环管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组织专业人员或聘请专家进行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五定”原则进行整改,对于排查出的一般隐患立即整改,重大隐患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整改期间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06
加强特殊作业与现场管理
 
复工复产期间,严格执行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盲板抽堵作业等特殊作业,必须办理作业许可,作业前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交底,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和现场监护责任。
 
现场环境管理方面,对作业现场的物料摆放、通道畅通、通风照明等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作业现场符合安全要求,保持作业现场的整洁和有序,防止因杂物堆积、通道堵塞等引发安全事故。
 
     加强对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对进入企业作业的外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交底,要求其遵守企业的安全规定,对相关方的作业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其作业安全。
 
07
确认应急管理与保障措施
 
做好应急物资检查。对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应急物资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性能良好,如消防器材、防护用品、应急照明、急救药品等,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盘点和更新,确保其在有效期内。
 
确认应急演练与响应的时效性。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和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通过演练,使员工熟悉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